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视察调研

关于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

作者:[!--write--] 发布时间:2014-01-07 12:01:37

 

关于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
县人大常委会教工委 
        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2013年工作安排,11月下旬以来,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天文率调研组,对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。调研组先后到县农委、就业局、工业园区、职教中心、就业培训中心和秀山长城技术培训学校、秀山光明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进行调研,赴黔江考察了重庆旅游职业学院、重庆经贸职业学院、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,共召开3次座谈会就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:
一、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
(一)县委、县政府重视职业教育工作。随着秀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我县认真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》、市委市政府《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》(渝委发〔2012〕11号)精神,及时出台了《关于加快我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秀山委发〔2012〕22号),对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、基础能力建设、办学体制改革、师资队伍建设、教育教学质量提升、就业与升学管理、投入保障等作出了战略性安排部署。县教委、人力社保局、财政局、农委、扶贫办等积极落实政策,每年对贫困中职学生发放助学金500多万元,惠及学生3400余人;投入烟草惠民工程项目资金1000万元、重点专业项目资金360万元,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。
(二)职业教育基础能力不断加强。一是职业教育机构不断优化。投入1.14亿元建设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。目前,县职教中心占地180余亩,建筑面积4.7万平方米,固定资产9300万元,其中实训设备价值1300万元。职业培训机构经过不断整合,从2007年的7所增长规范为11所。二是师资队伍得到加强。县职教中心在编教职工从2007年的78人增长为205人(其中专任教师183人,“双师型”教师41人,专任教师中本科以上学历达89.7%);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教师从2007年的36人(几乎全为兼职)发展到54人(专兼职结合)。三是学生人数大幅增长。县职教中心在籍学生从2007年的960人增长为4357人。同时,通过“阳光工程”、“雨露计划”、“新芽计划”、“青苗行动”等开展职业、就业和创业培训4万余人。
(三)职业教育质量不断提升。一是注重加强教职员工管理。县教委、农委、就业局、扶贫办等不断建立完善规章制度,着力加强职业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过程管理,建立了较好的行业监管和政策导向制度。二是注重提高教学质量。县职教中心年均就业稳定率达95.7%、专业对口率91.2%。相关部门组织的农民工岗前培训、扶贫创业培训、再就业培训、阳光工程培训等合格率达98%,劳务输出率98.3%。三是注重提升学生素质。县职教中心加强与重庆电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,坚持“崇德尚能,向善向上”的办学理念,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技能人才。成功创建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、重庆市贫困山区农村劳动力专业化培训基地、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。
(四)服务地方发展的贡献力不断增强。县内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积极为市西永工业园、寸滩保税区和县工业园区、物流园区输送技能人才;县职教中心加入了重庆武陵山职业教育集团,灵活运用“校企合作”、“订单培养”、“企业冠名班”等办学模式,与重庆银翔、力帆,上海昌硕,无锡第一棉纺厂等数十家知名企业签订了定点就业协议。经培训输出的人才,绝大多数实现了高质量、高水平就业,为我县新增劳动力转移、统筹城乡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二、存在的主要问题
(一)缺乏统筹机构和公共技能实训基地。目前,我县职业技能培训的部门较多且分散,由于没有统筹的培训机构,造成多头培训、重复培训,培训标准、培训教材等不统一。同时,每年的培训项目较多,培训数量较大,但由于没有公共技能实训基地,造成培训的实际操作达不到要求,很多技能鉴定无法开展。如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边城拖拉机驾驶员培训学校(原农机校)均无办学基地和实习场所,与我县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、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的地位极不相称。
(二)经费紧缺不利于工作开展。一是县职教中心扩建工程尚欠工程款(含待建工程)5680万元;二是按规定应配套的职业教育经费未全部落实,如2012年县级配套中职公用经费、配套免住宿费补助、2013年中职公用经费县级配套172万元、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不低于30%等至今未落实,导致学校经费十分紧张。同时,一些培训补贴过低,加上无县级配套,影响了争取培训项目的积极性。如县就业局组织的职业培训,每人补贴400元,而要求培训5天。县农委组织的技能培训,每人补贴600元,要求培训4天;专项培训,每人补贴150元,要求培训2次。这些培训,由于补贴资金与培训要求不匹配,影响了培训质量。 
(三)教师总量不足,结构不合理。县职教中心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,虽然增加了一定编制补充了一定数量的教师,并通过借用的形式从县内其他学校抽用了部分教师,但专业教师仍严重不足。2013年秋期缺专业教师20人,如果不抓紧解决,难以达到专业课教师占55%以上、“双师型”教师占专业课教师50%以上的办学目标。对于从事职业技能培训的民办机构,由于缺少投入,师资普遍不足,多数是在培训时聘请相关人员兼职授课,影响了培训质量。此外,“双证书”(学历证、技能等级证)制度落实不理想,很多学生毕业时没有技能等级证书。
三、工作建议
(一)切实提高认识,抓好统筹协调和宣传引导。工作的落实和成效的取得,关键在于认识的提高。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并重、相互协调发展的理念。突出抓好现有职业教育资源的整合重组,通过合并、共建、联办、划转等形式,培育壮大我县职业教育,逐步形成武陵山区职业教育品牌。要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,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。要规范职业教育生源竞争和校企合作制度,拓宽学员技能提升空间,消除社会认为多数中职学生难以进一步提升学历和技术水平,中职教育是“断头教育”的偏见。
(二)搭建融资平台,切实解决资金困难。要认真落实《职业教育法》的相关规定,除财政投入外,鼓励金融机构运用信贷手段,扶持发展职业教育;鼓励企业、事业组织、社会团体、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对职业教育捐资助学;引导监督企业根据实际,有计划地对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,企业未按规定实施职业教育的,应责令改正,拒不改正的,可以依法收取企业应当承担的职业教育经费,用于本地区的职业教育。建议按渝委发〔2012〕11号文件要求,财政教育经费增量重点向职业教育倾斜,并做到逐年增加;各类产业扶持发展资金或基金按一定比例安排用于职业教育;落实职业教育配套资金,确保培训质量。认真落实“教育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技术教育不低于30%,农村科技开发、技术推广经费的15%-20%用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,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生均财政公用经费拨款标准不低于1000元,并逐年增长”等政策。建议设立职业教育专项资金,纳入专户管理,做到协调统筹、专款专用。
(三)加强师资建设,有效解决人才瓶颈。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师资人才的引进、培训和激励机制,把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纳入教师队伍建设规划,保证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。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、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和其他教育机构的教师担任兼职教师,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提供方便,以此解决我县职业教育发展的人才瓶颈。可借鉴黔江区的经验,实行“编制到校、经费包干、公开招聘、动态管理”的编制管理模式,激活职业教育人才的聚集活力;创新师资培养、培训机制,通过人才招聘、培训进修、企业实践、学术研究和交流等方式,加强骨干教师、双师型教师、专业带头人、专业教师等建设。 
(四)注重实际效果,不断提高稳定就业率。把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、我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,不拘形式,面向市场,开设有针对性、实用性、广泛性的技能培训课程。创新培训模式,大力推行“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结合”、“校企结合”、“中介+培训+就业”等培训模式,使培训更具实效性。要紧密依托县工业园区、物流园区,深化“园校互动”办学模式改革,鼓励企业、学校结合我县发展特色产业和地方民族文化传承,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;充分发挥各级就业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,搭建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平台,更好地提高稳定就业率。同时,要加强教学管理,依托县职教中心、就业培训中心等现有资源,合理有效利用培训设施设备,遵循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组织教育教学,构建适合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,不断提高办学水平,打造我县职业教育品牌。